登录
教育界网 > 职业教育 >正文

职业教育再迎大机遇:“制造业技能根基工程”启动

职业教育
作者:职教之声原创 发布时间:2022-06-28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联合印发《制造业技能根基工程实施方案》,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后,首个关于职教法落地的实施方案,也全面落实《“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的新举措,标志着制造业技能人才工作进入统筹推进、重点突破、纵深发展的新阶段。

《方案》提出,在2022年至2025年实施制造业技能根基工程,旨在积极应对技能人才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加快培养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劳动者,为制造强国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制造业作为国之重器,是强盛国家的重要力量,是现代产业体系的主体和科技创新的主要载体,对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造血功能。技能人才作为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是制造业提升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基础。

《方案》明确六项重点任务。

  • 遴选建设国家技能根基工程培训基地,重点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研修;

  • 制定制造业政府补贴职业技能培训目录,突出“高精尖缺”导向;

  • 在制造业企业全面推行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高质量企业新型学徒;

  • 加强制造业高技能领军人才选拔评聘;

  • 全面推进制造业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教材和培训资源建设;

  • 大力开展制造业品牌职业技能竞赛。

 

          01          

为何聚焦制造业?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自2010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制造业大国后,一直稳定保持第一的地位。2020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达到26.59万亿元,占全国工业比重的85%,占全球制造业比重接近30%,因此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一环,是一个现代化大国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根本。抓住了制造业就抓住了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制造业发展离不开技能人才,特别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背景下,技能人才成为联接技术创新与生产实践最核心最基础的劳动要素,更加不可或缺。

《方案》立足“制造强国”“人才强国”战略,突出技能人才在技术变革、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主体作用,研判制造业重点领域紧缺急需人才,针对现实存在的技能人才发展短板弱项,围绕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重点环节,提出一系列重大举措,形成制度性安排,加快培养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急需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聚焦制造业实施“技能根基工程”,对整个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和技能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中发挥支撑作用的主体力量,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中坚力量。制造业是我国产业工人队伍的主体,也是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点领域。以制造业为切入点,实施技能根基工程,必将带动整个产业工人队伍的素质提升。同时,制造业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具有较高的技能含量,也是技能人才最为集中、最能体现作用和价值的领域,聚焦于制造业实施技能根基工程,会产生积极广泛的社会效应,对全社会的技能人才培养起到示范和导向作用。其路径、方法和成果,也将为各个领域技能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借鉴。

 

          02          

如何树立技能“根基”?

 

从《方案》明确的六项重点任务可以看出,树立制造业技能根基主要围绕着两个方向:一是人才培养,二是技能培训。

关于人才培养,可以看出分层递进的落实动作,无论是针对高技能人才还是初入行的学徒,都提供了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

以新型学徒制覆盖全行业

在《方案》中提出,通过企校双师带徒、工学结合等模式,从新职工到在岗职工,新型学徒制最大层面地覆盖了制造业全岗位,将职业院校学生到产业工人之间进行融通,将人才培养体系贯通整个制造行业,通过不断更新产业核心工艺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提速产业升级。

打通向上提升通道

《方案》强调,加强制造业高技能领军人才选拔评聘,支持制造企业全面推行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并且推动符合条件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部备案纳入培训评价机构目录。由企业自主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将评价权还给企业,这样有利于促进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结果与岗位使用有效衔接,建立与之相匹配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健全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

自上而下的辐射效应

通过遴选建设培训基地开展高技能人才特别是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首席技师培训研修,形成规模化示范效应,并且鼓励高技能人才向产业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提供培训服务,促进整个行业技术迭代升级。

技能大赛提供更多展现机会

在制造业相关的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机械制造、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开展职业技能竞赛,能让更多拥有优秀高技能的年轻人有机会脱颖而出。

关于技能培训,从培训的全过程包括立项、内容、教学模式、培训补贴和创新激励等都给到了明确指引。

动态更新的培训目录

制定制造业政府补贴职业技能培训目录。完善制造业职业分类,动态发布新技术应用和自主技术创新应用产生的新职业,加快制定国家职业技能标准,适当提高补贴标准。

高精尖缺的培训项目

突出“高精尖缺”导向,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自主信息技术产业、高端工业母机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关键软件、数字技能等领域以及工业和信息化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指导目录。

一体化技能培养模式

对接制造业产业链、创新链发展,大力建设先进制造业等产业需要的新兴专业和优质专业,开发优质教学资源包,推进工学一体化制造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一体化教材和培训资源建设。

创新的证书融通共享模式

鼓励探索建立全国制造业职业技能培训资源、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专项职业能力证书信息共享机制。

          03          

职业教育行业的机遇在哪里?

 

“制造业技能根基工程”中围绕着“人才培养”和“技能培训”提出一系列的目标任务,要求制造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进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打造人才培训基地、推行中国特色学徒制等,这些举措正是从新版《职业教育法》中一系列针对生产型企业的条款中衍生而来,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和职业教育培训行业相关的商业机会有以下几个方向:

1、产教融合型培训机构:“比高校更懂行业,比企业更懂人才培养”是产教融合型教培机构的优势,通过联动高校与企业,在联合培养、产业学院等项目中可以充当很好的桥梁作用。尤其是一些高新技术行业,企业和院校之间存在着观念与工作方式等诸多不同,将企业的人才需求和知识技术通过成熟的课程教研方式快速落地输出到校,使得这类机构的优势获得很好的发挥。产教融合型教培机构的技术壁垒在于教学研发力量、智能学习系统,以及商务运作管理能力。

2、学徒制项目培训服务机构:虽然在学徒制项目中,教育主体是企业,但是由于企业本身重生产的职能和属性,很难形成专业的体系化培养团队。这就需要有相应的服务机构协助企业将其岗位技能、理论知识形成体系化,搭建培养计划,形成培养成果评估,包括通过制作网课方式解决一部分重复的通用性理论培训环节。

3、打造特级人才IP:中国特色学徒制的“师傅”指的就是能工巧匠,行业大匠。这些人才未来是各行业的顶级IP,想象空间巨大。

  • 阅读(3661)
推荐文章
发表评论
登录 后评论
登录教育界网
用户注册
重置密码
登录
忘记密码 创建帐户
获取验证码
注册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获取验证码
确认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提示用户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