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教育界网 > 行业洞察 >正文

“依法带娃”时代来了,家庭教育迎来高光时刻

行业洞察
作者:无限原创 发布时间:2022-01-04

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开始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足以看出在新时代国家对“家庭教育”这一环节的重视程度。

随着家庭教育从“家事”上升到“国事”,针对性的家庭教育培训机构也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家庭教育促进法》是值得全国人民重视的一件大事,但也有一部分家长却对此感到了无奈,因为在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更多的是力不从心。

 

          01          

“依法带娃”

时代来了

 

2021年1月、8月和10月,经过全国人大三次审议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于2021年10月23日正式表决通过。

该部法律一共分为6章,主要内容为家庭责任、国家支持、社会协同、法律责任等方面对未成年人监护人和社会对家庭教育应当承担的责任进行了划分和规定,是继《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和新版《未成年人保护法》后,又一部教育领域的重磅法规。

相关专家指出,从法律的名称到相关条款的设定,都体现了立法意图,就是为“促进”家庭教育而进行的“指引”和“赋能”。“指引,是通过法律的方式告诉父母,如何当好一个合格的家长,引导家长按照科学的方法和理念教育孩子。赋能,是指家长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可以向公共体系获取相应的帮助,学习到相关的知识,然后来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

多位专家也认为,“促进”二字的增加,是对家庭教育自主性的顺应和尊重,体现家庭是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国家、社会为家庭提供支持、协助。

《家庭教育促进法》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当未成年人犯错误时,家长及监护人是否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对此,《家庭教育促进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发现未成年人存在严重不良行为或者实施犯罪行为,或者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正确实施家庭教育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根据情况对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予以训诫,并可以责令其接受家庭教育指导。

专家透露,在一审稿中,针对家长拒不履行家庭教育责任明确了罚款、拘留等惩罚措施,但在后续审议过程中,此条被删除。该法律中提到的对家长的批评教育、劝诫制止、予以训诫等措施,与其说是惩罚,不如说是纠偏,帮助家长更好地开展家庭教育。

 

          02          

“新物种”

孕育新机会

 

此次公布的《家庭教育法》明确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自觉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在孕期和未成年人进入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幼儿园、中小学校等重要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

据此,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被认为是校外培训的“新风口”,一些学科类培训机构也转型进入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有机构甚至预测,我国今后几年内至少需要460万名“家庭教育指导师”,年收入可达15万元至50万元。

其实,作为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和呼应,家庭教育曾被视作非制度化的父母个人事务。但随着社会变迁与家庭教育功能的变化,家庭教育的社会属性愈加凸显:一方面,国家从政策层面对家庭教育的管理力度持续增强;另一方面,市场对家庭教育相关服务的供给与关注开始增多。

随着由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学校组织的家庭教育工作局面逐渐打开,提供家庭教育培训及相关服务的民办机构相继涌现。目前,天眼查上教育类别的公司名录下收录了上千家从事家庭教育相关业务的公司。

不过,无论是与欧美较成熟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比较,还是与教育行业其他细分领域相比,我国家庭教育服务的发展显得步履缓慢。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分步取消水平评价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推行社会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2020年,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也发布通知,要求将水平评价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分批有序退出目录,不再由政府或其授权的单位认定发证,转为社会化等级认定。

也就是说,在此政策背景下,家庭教育指导师证书作为技能证书,将由社会组织颁发,其是否权威,不再由官方背书,而是取决于社会的认可。这就意味着,若有企业能打造好课程内容、做好品牌口碑、受到大众的认可与欢迎,其后续发展空间极具想象力!

 

          03          

留守儿童

教育的一个痛点所在

 

《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施对于全国所有家长来说都是值得重视的一件大事,但有一部分家长却对此感到了无奈,因为在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更多的是力不从心。

长期以来,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我国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

调查显示,由于远离父母,缺乏父母和完整家庭的关怀,这些留守儿童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尤其是教育教育等方面存在严重的断层或缺失。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一些外出打工的父母无法照顾留在家乡的孩子,无法认真履行监护职责,使得孩子缺失了应有的安全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出现意外的事件也频频被曝出。

与此同时,由于缺乏家庭关怀和应有的家庭教育,农村留守儿童在思想、行为和心理成长发育中容易偏离正常轨道。

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有:

大部分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差。由于缺乏父母亲的看护以及在学业上的指导,很多留守儿童普遍存在贪玩、厌学、畏难等情绪。

性格产生缺陷。因为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与留守儿童接触的少,对孩子的成长缺乏足够的陪伴和引导,很容易让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独。

缺乏亲情。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缺乏家庭安慰和照顾,往往表现出遇人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差等特点。

另外,还有心理障碍。由于缺乏及时和必要的沟通,留守儿童往往出现情绪脆弱、自暴自弃、焦虑封闭等心理问题。

从客观上来说,为了下一代有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父母外出就业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不可能每个父母都是在孩子上学的周围进行工作,毕竟乡村与城市相比缺少工作机会。但是,分隔两地,矛盾就很突出。

根据民政部的统计数据,截至“十三五”末,全国共有农村留守儿童643.6万名,比“十三五”初期下降了28.6%。

可以看出,留守儿童还是教育的一个痛点所在。而《家庭教育促进法》如何深入到农村地区,值得期待。

 

  • 阅读(3814)
推荐文章
发表评论
登录 后评论
登录教育界网
用户注册
重置密码
登录
忘记密码 创建帐户
获取验证码
注册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获取验证码
确认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提示用户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