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晚间,中公教育公告,公司于12月15日收到了中国证监会《立案告知书》,因涉嫌未按规定披露关联交易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
此前,中公教育在发布2021年三季度业绩预告时曾引来关注函,与公司的经营业绩有关。而在12月13日再遭深交所关注,因三季报和半年报中存7大问题。
三季度业绩预告引来第一份关注函
2021年10月15日,中公教育披露了《2021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的公告》。据该公告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归属净利润预计亏损7.00亿元至9.00亿元,2020年同期盈利13.21亿元;其中,2021年三季度,公司归属净利润预计亏损6.03亿元至8.03亿元,上年同期则盈利15.54亿元,经营业绩大幅跳水。
对此,中公教育在业绩预告解释称,报告期内,因多省联考提前导致高峰收费期减少,以及教师板块、综合板块、医疗板块招考变动和考试推迟等因素影响,同时受行业外部、内部环境较大变化影响,导致公司业绩出现阶段性亏损。
2021年10月18日,因上述情况,深交所向公司发出关注函,要求公司详细说明多省联考提前,教师、综合、医疗等板块招考变动和考试推迟等影响因素的具体情况,并结合生产经营数据、财务数据说明相关不利因素对公司收入的具体影响;说明公司2021年第三季度业绩同比减少21亿元至23亿元的具体原因及合理性;并说明行业内部、外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的具体情况,相关不利因素是否会对公司业绩产生持续影响。
2021年10月29日,中公教育披露了《关于对深圳证券交易所关注函回复的公告》。
据该公告显示,2021年第三季度,中公教育实现营收14.45亿元,同比下滑68.79%,培训人次60.52万人次,同比下降60.88%,各序列的收入及培训人次均呈现一定程度的下滑。
至于业绩同比大幅下滑的原因,中公教育的关注函回复称,主要由于2020年省考联考笔试时间推迟,导致2020年第三季度确认的收入较高;2021年省考招录人数下滑、考试提前,导致2021年第三季度确认的公务员序列培训收入较低;编制内教师招录人数、事业单位的参培人数与综合序列培训招录人数下滑。
因三季报和半年报中存7大问题,遭关注
2021年12月13日,因深交所在对中公教育的日常监督中,发现公司2021年三季报和半年报存在7大问题,中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收到深交所关注函,这也是中公教育在2021年年内第二次收到深交所关注函。
据该关注函显示,2021年三季度,中公教育实现营收14.45亿元,同比下降68.79%,净利润亏损7.93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盈利15.54亿元,出现了“业绩大变脸”的情况。
2021年三季报显示,当期经营业绩下滑与多省联考提前导致高峰收费期减少,教师板块、综合板块招考变动、参培人数减少、收款减少等因素有关。而且在公司此前披露的《关于对深圳证券交易所关注函的回复》(对第一次关注函)显示,公司提供的培训服务分为普通班和协议班,普通班通常在培训服务结束当月确认收入,协议班因存在退费条款,仅在满足不退费条件的当月确认收入。
但中公教育披露的数据未体现出收入确认与协议班人数的实际关系,对此,深交所要求进一步补充说明,并同2019年和2020年相应季度数据比较。
协议班收入存疑,普通班也不例外。中公教育2021年各季度普通班平均培训单价、同一时期不同教育类别普通班单价的同比变动都存在较大差异。以2021年前三季度为例,公司公务员序列、事业单位序列、教师序列和综合序列普通班的对应培训单价分别为1593.50元/人次、719.88元/人次、402.74元/人次和940.28元/人次,分别同比上涨40%、-7%、87%和19%,差异明显,也被深交所要求说明差异原因及其合理性。
此外,在2019年和2021年,省考招录人数分别为13.47万元和15.86万人,后者比前者高了17.74%的情况下,公司前三季度公务员序列参培人数及收入分别较2019年减少16%和11%,深交所还要求中公教育解释其原因及合理性,是否意味着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下滑?
除了上述与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有关的两大问题之外,交易所还关注了多个问题,包括:公司三季度的预收培训费大幅缩水26.13亿元;财务费用连年大幅上涨;半年报期末应收单一建设项目保证金高达2亿元,是否具备商业实质;2021年6月末,30.99亿元的预付土地款和5.01亿元的投资款形成巨额其他非流动资产;2018年末至2019年9月末,公司短期借款金额从16.07亿元持续大涨至48.44亿元,公司的货币资金与现金等价物合计金额则分别为47.01亿元、64.02亿元、89.19亿元和34.20亿元,“高存高贷”。
教育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