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两周,几乎人人都好像坐了一趟过山车。笔者翻了一下朋友圈,这几个工作日生动展现“众生相”:做贷款中介的朋友在银行看到了急吼吼取钱要去股市抄底的大爷;有人在外贸公司上班,“摸鱼”摸得愁眉苦脸;留学机构开始与当地高中国际课程展开合作……这场中美关税战让许多人不得不参与其中,但无论如何,套牢的股票还等着回本,堆在港口的货物得想办法卖掉,中美博弈下的留学生意要找新路子,明天的困境今天就要来解决。
有一句话说得很好:悲观者永远正确,乐观者永远前行。坦白来说,这些年教培行业始终没喘过气来,但是乐观的教育人始终在寻找解决方案让企业生存下来。而在中美关税战的影响下,在焦虑的情绪中,关于教培行业的“危”和“机”一同在上演。
01
关税政策突袭
美股教育企业表现不一
伴随着4月2日美国关税政策的出台,4月3日-4月8日全球金融市场遭遇重创:
4 月 4 日,美股因关税政策暴跌,新东方股价跌幅超 6%;4 月 7 日,美股市场剧烈波动,纳斯达克金龙中国指数初步收跌 8.9%,新东方跌幅为 4.5%;4 月 8 日,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收跌 5.12%,新东方跌 3.19%。
此外A股教育信息化概念热股也受到了袭击。
4月7日当天,科大讯飞收盘跌停,股价下跌10.0%,主力净流出3.14亿元;鸿合科技于10点10分触及跌停板,股价下跌10.01%;希沃母公司视源股份于同日13点27分触及跌停板,股价下跌9.99%。
当然也有避开风浪的幸运儿。 4 月 8 日,教培领域的软云科技成功登陆美股市场,这一事件瞬间吸引了全球金融与教育行业的目光。其开盘股价表现堪称惊艳,较发行区间大幅暴涨 64.25%,这一惊人涨幅直接触发了美股熔断机制,在美股交易大厅引发一阵轰动。这家企业专注于中国K-12教育领域的人工智能技术,致力于通过AI技术改革传统教育和学习模式,为学校、教师和学生提供智能化教学、学习与评估解决方案。其上市首秀的高光表现为后续发展开了个好头,但关税战的不确定性,加之全球经济波动或使美股震荡,若中概股集体受挫,软云科技股价也可能受波及。
02
外部环境变化莫测
教育硬件还能出海吗?
事实上由关税政策引起的股价大幅下跌是暂时的,而教育硬件能否继续出海则充满了不确定性。
目前,国内教育硬件设备的提供商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直接面向消费者,提供学习机、词典笔、听力机等产品销售,代表品牌有网易有道、作业帮、科大讯飞等;另一类则是面向企业,提供智慧屏、VR教育设备、智能班牌及操场等硬件设施,包括网龙、希沃等。从供应链角度看,若其产品的核心零部件,如芯片、传感器等依赖进口,加征关税会使采购成本大幅攀升,硬件成本随之上升,将压缩企业的利润空间。
希沃母公司视源股份于4月8日向投资者表示,2024年美国市场收入占公司总营收比重较低,将关注政策动态,与相关客户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应对外部变化,同时继续加强品牌建设,优化全球产能布局。
作为国内顶尖的教育智能交互大屏品牌鸿合科技,近年海外业绩十分亮眼。2023年,其交互式平板(IFPD/IWB)、智能黑板等产品在全球教育市场出货量排名第二。2024年前三季度,其海外自有品牌“Newline”在美国教育市场的占有率排名第一。
正所谓“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美国东部时间4月11日晚间,美国海关宣布对部分商品免征“对等关税”,其中包括集成电路、半导体器件、闪存、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显示模组等。而鸿合科技旗下智能交互平板、OPS主机及STV系列产品均被涵盖在豁免范围内,对美国出口的关税压力直接解除。
事实上,在硬件出海这条路上,中国的教育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高昂的价格让东南亚市场“吃不消”,教育理念上的差异又无法让学习机类产品成为欧美家庭的刚需。而不断变化的外部政策不得不让教育企业绷紧了弦,需要建立灵活的供应链应急计划,同时可以结合“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参与海外教育信息化基建。
03
留学迎来新挑战
求稳或是上上策
4月9日,教育部发布了2025年第1号留学预警。预警指出,近日,美国俄亥俄州通过有关高等教育法案,其中包含涉华消极条款,对中美高校教育交流合作施加限制。教育部提醒广大留学人员,近期选择赴美有关州学习时做好安全风险评估,增强防范意识。
这条预警为今年的留学市场添了几分忧愁。签证方面,美国对中国留学生实施更严格的签证审查,尤其是涉及到高新技术的敏感专业,部分学生遭遇赴美签证被推迟,中国留学生之间也流传着无法获得返美签证的传闻;经济方面,关税政策间接推高物价,再加上汇率的波动,这就意味着留学生在美成本全面上升,住宿、教材、吃穿用度开支无一幸免;此外,当前处于经济下行周期,这就意味着留美就业难度加大。
若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暂缓留学,机构该如何应对?求稳或是上上策。
不谈大的留学品牌,笔者身边有在浙江从事留学工作的朋友,其所在留学机构跟连锁品牌比起来,确实排不上名,但是由于深挖本地资源和求学背景提升需求,以此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反倒顺利存活和发展。
针对低龄段学生,该机构提供国际高中入学考试备考服务;针对国内高考毕业生,紧抓志愿填报热点,迅速开展高考志愿填报服务;在浙江,“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规定的四种选拔模式之一)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自2017年起,该机构提供“三位一体”报考服务,深度解决当地考生的实际需求;此外,还提供海内外顶级投行、顶级咨询公司、国内IT名企等面试辅导和实习机会,海内外重大学科竞赛,以及海内外名校科研项目,夯实升学乃至求职的各项细节支撑。
在广阔的留学赛道上,活跃着诸多小微机构,不妨从本地资源和实际需求着手,让手里尽可能多一些砝码,以应对随时失衡的局势,也或许是今后转型的铺垫。
04
从实际出发,
教育消费走向理性和人性
关税战打响后,许多人都在预测接下来的消费趋势。尤其是教育方面,教培行业该如何吸引家长买单?
以留学机构为例,一位杭州的从业者表示,其实早在前几年,一部分有留学意向的家庭开始选择相对稳定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可控的经济成本、较为确定的升学路径,获得学历同样受教育部认证,让一心求稳的家长十分青睐。这位从业者认为:“以前我们会认为是消费降级,但现在家长表现得更为理性,加上现在局势变化,家长不再是单纯的砸钱和求学历,而是根据家庭的实际情况给孩子制定合适的留学方案。”
换个角度看,此次关税战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和优势。这些年从日常生活用品到高端科技型产品,中国制造业几乎一揽子全方位出口。以此反推,要参与未来的世界竞争,我们需要大力培养和输出应用型人才,能创新,懂钻研,会吃苦,袖子撸起来就能干。
这就意味着,家长在教育上的投入,要真正从家庭和孩子的实际出发。这个时候,一部分家长会从消费上减负,常见的就是放弃非刚需的兴趣班,将经济投入在刚需的教育产品中;还有一部分家长则会从思想上减负,尊重孩子的爱好,尽量不“卷”。
笔者有一位从事绘画教育的朋友,他的国画班很受欢迎。他说:“现在有一部分家长已经看淡考级和比赛了,送孩子过来学画画就是陶冶情操。孩子反而越学越有劲。”
因此,教培机构需要以市场的眼光深入研发优质的教育产品,成为校外教育的有益补充。某种程度上来说,若是一味以科技AI作为产品噱头,或许也会在同质化竞争中落入下风,并且过于功利的教学内容在AI的深度思考面前毫无优势,唯有教师硬核的教研能力,充满人性的教育理念,才是未来教育真正需要的,而这也是教培机构生存和发展致胜法宝。
有“危”就有“机”。随着不确定因素的持续叠加,对教培行业而言,会有阵痛却不能乱了阵脚。当产业需求不断呼唤,当科技支持不断迭代,教育借此或能回归到“人”的身上。
教育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