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教育界网 > 行业洞察 >正文

为什么 70% 的学习机用户月活不足 3 次?

行业洞察
作者:转载 发布时间:2025-04-15

在教育科技蓬勃发展的当下,学习机作为辅助学习的智能硬件,理论上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得力助手。然而,现实数据却给我们泼了一盆冷水:有数据显示,高达 70% 的学习机用户月活不足 3 次。这一现象不禁让人深思,花费不菲购置的学习机,为何会在家庭学习场景中被束之高阁,使用频率如此低迷?是产品本身功能与设计的缺陷,还是背后有着更为复杂的市场、用户心理及教育生态等多方面因素在作祟 ?

据校长邦研究院研究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智能学习机市场规模达 270.72 亿元,同比增长 48.27% ,其增长势头十分强劲。预计到 2027 年中国智能平板学习机市场规模将超 500 亿元。而2025 年中国智能学习机市场规模极有可能在 2024 年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甚至突破 300 亿元大关。

2025 年 1 月,随着国家补贴政策的落地,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成本,使得更多家庭有机会为孩子配备学习机。以抖音、小红书、淘宝、京东等各线上电商平台数据统计,1 月份单月销量达到 28.8 万台,同比增长超过 22.6%,销售额接近 10 亿元,创近三年新高。

从品牌市场份额来看,作业帮线上销量最多,市场份额达到 31.8%,较其他品牌有较大优势;学而思、小猿分别以 20.9%、11.7% 的份额位列二三位;讯飞和小度处于第四、五位,整体来看,教培企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从增速来看,作业帮学习机的销量与 2024 年同期相比增长 500%,学而思同比增长 81.6%,科大讯飞同比增长 26% 。

01

一台被闲置的学习机

然而,与火爆的销售数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约70%的学习机用户月活跃次数不足3次,超过40%的设备在购买半年后处于闲置状态。在北京海淀区某重点中学进行的抽样调查中,研究人员发现,即便是价格高达8000元的旗舰款学习机,其实际使用频率也远低于品牌方的预期值。

笔者在一位朋友的家里看到,一台售价4599元的某知名品牌AI学习机静静地躺在书架上,屏幕已经蒙了一层薄灰。它的主人是一名七年级的学生,据朋友介绍说,孩子上周刚用它刷过一次数学题,此后便再没打开过。“买的时候说能精准提分,结果孩子用了两次就不碰了。”朋友这样无奈地告诉我。

在市场规模突破200亿元的学习机行业,大部分产品竟未能真正融入学习场景。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02

功能繁多:90%的功能从未被使用

打开任意一款主流品牌的学习机,你会发现它们的功能多到令人眼花缭乱,甚至多到拥有几十种不同类型的学习辅助工具,从智能错题本、AI精准学、同步课程、名师课堂、作文批改、口语测评等等,用户在寻找自己真正需要的功能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摸索和筛选 。这不仅降低了用户使用学习机的效率,还极大地消磨了用户的耐心和积极性。

对于家长而言,帮助孩子操作学习机也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很多家长反映,面对学习机众多的功能,自己都难以搞清楚,更无法有效地引导孩子使用 。

而从市场竞争角度而言,各大学习机品牌之所以不断增加功能,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然而,这种做法却陷入了一个误区。消费者在购买学习机时,虽然会被琳琅满目的功能所吸引,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真正能够持续使用并从中受益的功能却很少。

03

内容同质化:

千篇一律的“名校题库”

在北京某商场学习机的柜台前,笔者听到销售员正在向一位家长介绍说:“我们这款学习机收录了全国60余所重点中学的真题,孩子用了肯定能提分!”类似的台词,几乎成了各大品牌宣传标配。

“名校题库” 已成每一款学习机的标配,众多学习机品牌宣称自家产品拥有海量的名校试题资源,涵盖了全国各大知名中小学的考试真题、模拟题等。笔者对比了几家知名品牌的学习机,发现仅初中数学题库重复率就达60%以上。

这种功能的同质化,使得消费者在选择学习机时感到困惑,因为不同品牌的产品在功能上没有明显的区分度,难以满足他们多样化的需求。对于追求个性化学习体验的学生来说,市面上缺乏能够根据他们独特的学习风格、兴趣爱好和学习目标提供定制化功能的学习机。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他们可能希望学习机提供更具挑战性的拓展内容和深度学习功能,但现有的学习机大多以基础同步学习为主,无法满足他们的进阶需求。

以英语学习为例,部分学习机的英语课程内容仅局限于课本同步讲解、练习题库和简单的单词背诵,对于想要提升英语口语表达和听力理解能力的学生来说,缺乏实用的英语交流场景模拟、原声听力材料等针对性内容。长此以往,学生对学习机内容失去兴趣,使用频率自然降低。

04

家长认知偏差:

把学习机当“甩手掌柜”

许多购买学习机的家长都存在一个致命误区:认为买了学习机=请了私教,83%的家长购买学习机是为了“减少辅导压力”,以为学习机可以像真人教师一样,全程引导孩子学习。实际上,AI无法判断孩子的真实学习状态,是否走神了、答题是否敷衍了,系统推送的题目是否符合孩子真实的学习水平等。

而在使用过程中,76%的家长承认,孩子使用学习机时仍需监督,学习机无法替代“真人监督”的学习氛围。有数据表明,使用学习机且有家长或辅导老师参与的学生,月使用量可以达15次以上,而完全放任学生自学的,月使用量平均仅1.2次。

例如,一位家长告诉笔者,给孩子购买学习机后,期望孩子能自主利用学习机提升成绩,自己很少关注孩子使用情况。一段时间后发现,孩子虽然经常打开学习机,但并未真正用于学习,学习成绩也未见提升。家长的这种认知偏差,导致学习机未能在孩子学习中发挥应有作用,闲置率自然升高。

学习机闲置率高,是产品、市场、用户等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功能繁杂、内容千篇一律,无法精准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是其被搁置的内在原因。

市场上激烈的同质化竞争,让产品陷入功能堆砌误区,未能聚焦核心价值。而家长对学习机定位的偏差,期望通过机器完全替代教育的责任,忽视了孩子自主学习能力和监督引导的重要性,几重因素都进一步加剧了学习机的闲置。

结语:教育没有“甩手掌柜”

在深圳华强北的二手电子产品市场,成排的闲置学习机正在等待回收。一位摊主说:"这些机器大部分题库都没更新过,有的连保护膜都没撕。"这个颇具讽刺意味的场景,提醒着我们教育科技发展的本质命题。

当70%的学习机被闲置时,我们或许该反思:教育的真谛不在于工具的多寡,而在于能否点燃求知的火种。

未来的学习机若想打破使用率魔咒,必须完成从“冰冷工具”到“学习伙伴”的蜕变,不仅要有强大的功能,更要理解教育的温度,尊重学习的规律。

  • 阅读(3093)
推荐文章
发表评论
登录 后评论
登录教育界网
用户注册
重置密码
登录
忘记密码 创建帐户
获取验证码
注册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获取验证码
确认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提示用户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