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印发《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应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聚焦更好发挥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以下简称全国平台)服务社会、支撑监管的作用,着力保障家长学生和各方合法权益。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提出,“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其中包括,进一步健全常态化排查机制,及时掌握校外培训机构情况及信息,完善“黑白名单”制度。
数智化是提升校外培训治理水平的有力手段。全国平台自2021年建设以来,紧盯校外培训全链条、预收费监管等关键环节,构建了校外培训全流程监管服务模式,有力促进培训机构合规运行。
如何让全国平台“更好用、更管用”?如何更好满足“规则更清晰、流程更简洁、功能更齐备、操作更简单”的公共期待?从明确全国平台功能定位、推进大规模应用,到明确相关方职责权限、推动共商共建共享,再到构建分级服务保障体系、提升支撑服务水平,《办法》聚焦舆论关切,立足制度安排,优化全国平台,逐一回应各方期望。
让全国平台“更好用、更管用”,前提是运用,即大规模应用。全国平台通过一网(官方网站)、三端(家长端APP、机构端APP和管理端APP)为校外培训全流程监管和服务提供技术支撑。为此,家长、培训机构、主管部门都要积极应用。比如,培训机构要按照政策要求和技术标准直接入驻或系统接入全国平台,通过全国平台介绍、展示、售卖相关课程和服务。
入驻只是第一步,体验感好不好、效果佳不佳,用户最有发言权。让用户感受到好用、管用,则需要运营方提高服务能力,强化服务效果。为此,全国平台设立专门服务团队,统筹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定期组织相关培训,负责处理各级各类用户技术接入等相关问题。
打量全国平台的设计初衷,可发现其有两大功能,一是监管,二是服务。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政府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用服务的暖心增强企业的信心”。具体到全国平台,亦需寓管理于服务,用服务的暖心增强用户的信心。
监管和服务不可分割,融为一体。监管到位,有利于提升服务的效能;服务走心,也有利于实现监管的目标。
全国平台自建设以来,始终坚持“保障家长学生权益,服务主管部门监管,规范校外培训秩序”,这正是其存在的意义所在。举个例子,校外培训机构卷款跑路,时有发生,有的“闭店前还在搞促销”,让家长苦不堪言。如何更有效维护家长权益?全国平台支持家长学生在线选课、支付、退费、评价、投诉等需求。
为更好帮助家长规避风险,全国平台向社会公开展示培训机构“黑白名单”。同时,根据监管工作需要,对培训机构资质、售课订单明细、资金监管动账、培训服务质量等关键指标进行监测。家长在帮孩子选择校外培训时,不再盲人摸象,而是心中有底。
对于资质好、口碑佳的培训机构来说,加入全国平台也将获得良性反馈,对塑造机构形象、扩大机构生源都有帮助。说到底,全国平台及时曝光依法查处的搞恶性竞争、扰乱行业生态、损害家长学生权益的“黑机构”,可更好保护合规培训机构,让守法合规的培训机构更有市场号召力。
总体看,以全国平台为枢纽,着眼于“一网三端”实现校外培训全流程监管与服务,通过全链条、预收费监管等机制,可实现治理闭环,从而带来多赢,即保障家长权益、规范校外培训发展、落实中央“双减”要求。从这个角度看,推出并优化全国平台,既是教育治理数智化转型的重要探索,也是“双减”改革的深化之举,值得期待。
数智化赋能是治理校外培训机构的有效途径,但也要看到,教育治理现代化不是简单的“线上迁移”,唯有以高效监管、走心服务为切入点,重构教培生态,才能让校外教育培训回归育人正常轨道,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支撑。
教育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