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教培行业关键词无疑是“转型”,在国家教育改革深入推进下,趋势逐渐明朗,教育培训行业正在被浪潮推动着,快步迈入新环境。新的环境不仅意味着新的起点、新的规则,也有新的机会在等待挖掘。
7月22日晚,资深教育家、清华大学教授、教育部原基础教育司司长王文湛做客校长邦直播间,为大家带来《新环境下的教育行业发展政策趋势透析》的主题分享。
王文湛指出,现在校外培训机构面对三重困难。一是疫情还没有完全结束;二是国家要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治理整顿;三是中央要求学校要把课外课后服务承载起来。
教育部已经发文,要求从新学年开始,学校课外课后服务要全覆盖,这将让校外培训机构的发展空间缩小。
会不会一刀切的关闭校外培训机构呢?王文湛表示,首先要科学的、正确的理解中央的方针政策。中央对民办教育的政策,既要考虑国家整体,考虑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要考虑对几十万个培训机构负责,对上千万的校外培训机构的从业人员负责。
另外,从中央的几个文件可以看出,四部委讲的是“治理”,国务院办公厅文件讲的是“健康有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5月21日主持的第十九次中央深化改革委员会上审议通过的是“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7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放开三胎的政策,里面提出的是“整顿校外培训机构”。
都没有提出要关闭校外培训机构。那校外培训机构今后要怎么办呢?
王文湛认为,要调整办学方向,由过去的面向中考、高考,主要是学科培训,调整为“三个服务”,为国家教育中心工作服务、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为家长服务。
同时,校外培训机构要增强信心,要开拓进取,要想新的办法、新的路子,提高质量,办出特色。
王文湛还建议,校外培训机构可以开展针对差生的培训,不是超纲、提前学。
以下为直播原文,内容略有删减。
首先祝贺各位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子女或弟妹健康成长。
奉献给大家三句话,我们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基础教育的,包括校外培训工作者,要始终牢记两句话。第一句话,假如我是孩子。第二句话,假如是我的孩子。
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你怎么想?怎么做准备?对工作怎么对待学生,都值得我们深思。
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一心一意、全心全意去工作、去学习,搞好本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三句话,年轻的小学女老师讲:我爱的第一个孩子不是我自己的孩子。这句话既简朴又厚重,既平凡又伟大,体现了教育工作者的胸怀、体现了教育工作者对职业的执着、体现了教育工作者对学生伟大的爱。
学习中央文件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党的十九大的召开标志着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由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今后教育工作着重提高质量。为了提高质量,中央颁布了一系列的文件。
2019年6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意见》共六大部分二十六条,共5880个字。这是第一次以中央的名义发布专门义务教育的文件,本身具有着重要意义,这个文件不仅对义务教育适用,对普通高中、职业中学以及校外培训机构同样适用。
关于这个《意见》的题目,我想讲四点:
第一点,这是建国七十年来,第一次以中央的名义发布专门讲义务教育的文件,本身具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个文件不仅对义务教育适用,对普通高中、职业中学以及校外培训机构同样适用。
第二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过去中央文件的题目只谈教育,从来不提教学。因为教育包括了教学,教育讲究大政方针,教学是教育的具体问题。这次中央的文件题目,把教学跟教育并列,具有重要意义。今后教育工作重点要提高质量,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提高质量主要靠搞好教学。
第三点,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我国的义务教育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普及;第二阶段,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在进入第三个阶段,要提高质量。第一个阶段解决有没有就要上的问题。第二个阶段,解决上好学的问题。第三个阶段,解决学得好的问题。
第四点,全面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这里的“全面”包括三层含义:第一,正如《意见》所指出,面向每个地区办好每所学校,教好每个学生;第二,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第三,提高质量,不仅要提高学校教育质量,还要提高家庭教育质量、社会教育质量。
第二个重要文件是《民办教育促进法》。
2002年1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民促法》一共十章六十八条。
其中第二条,国家机关以外的社会组织和个人,利用非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活动,适用本法。这就定义了民办教育是非国家机关举办的,不是用财政经费举办的,是面向社会的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其他教育机构就包括校外培训机构。
第三条,民办教育事业属于社会公益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公益事业是面向大众的,收费低廉的,也可以说是为人民服务的。公益事业不等于不可以盈利,但只能是盈小利,不能赚大钱。要赚大钱,就不要办教育。
第三条第二款,国家对民办教育实行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
第十九条,民办学校的举办者可以自主选择设立营利性或非营利性的民办学校,但不得设立实施义务教育的营利性民办学校。
第十九条第二款,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举办者不得取得办学收益,学校的办学结余全部用于办学。营利性民办学校的举办者可以取得办学收益,学校的办学结余依照公司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理。民办学校取得办学许可证后,进行法人登记,登记机关应当依法予以办理。
2016年11月7号,十二届人大二十四次常委会通过了关于修订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决定,一共修订十六处。下面讲下重要的几处:
第一,营利性民办教育和非营利性民办教育分开管理。
第二,非营利性的民办学校的收费标准由省政府定,营利性的民办学校的收费根据社会需求自己确定。
第三,国家对非营利性的民办学校,在财政投入、利用税费、社会捐资、派驻公办老师等方面给予支持。对于营利性的民办学校在减免税费、购买行为等方面可以支持。总之,对盈利性的、非盈利的都支持,但对非盈利的支持力度比较大。
第四,盈利性的民办学校要纳税。
2021年4月7号,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修订后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一共六章九十八条。
《实施条例》贯彻了五个原则:第一,党对民办教育全面领导;第二,民办教育坚持公益性;第三,对民办教育支持与规范相结合;第四,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享受同等的法律地位;第五,对于民办学校是集中要求与自主管理相结合。
内容主要讲下四点:
第一点,国家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主要是举办非义务教育,举办学前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国家大力支持,特别对举办职业教育给了很多优惠政策。今后的义务教育还是以公办学校为主,也就是说今后义务教育的民办学校要从严审批,甚至不批,已经批准了的义务教育的民办学校要继续办好。
第二点,义务教育的公办学校不得举办民办学校,非义务教育的公办学校可以举办非营利性的民办学校,营利的不准。
第三点,民办学校的招生范围。义务教育的民办学校在被批准办学的教育部门管辖范围内招生,非义务教育的民办学校在不设区的市内招生。
第四点,不准办空壳学校。很多名校,包括名小学、名中学、名大学,办了很多分校,甚至到外地办附属学校、分校,实际上是花钱买牌子。
提高质量,首先要加强德育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第一点,是要加强德育。德育是首位,德育是方向,德育是灵魂。
德育是教育之基,是教育的生命力所在。谈到素质,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素质是最主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的灵魂。加强德育最根本、最核心的,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是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要素,爱国是中华优秀文化及传统教育的精髓。从小就教育孩子们祖国至上、民族至上的思想感情,将来要报效祖国、建设祖国。
当前人才流失的问题很突出。全国最优秀的学生被北大清华录取了,北大清华的优秀学生出国留学了,留学的优秀学生不回来了。最近几年北大清华每年每个学校毕业生3000人,留学生1000人,其中800人留学美国。留学美国的800人中86%不回来了,回国只占14%。2000年美籍华人200万,2018年增加到530万,美籍华人研究生学历27%,美国人研究生学历12%,美籍华人有8个诺贝尔奖的获奖者,美国科学院院士有300个华人,美国排名前八名的大学有320个华人教授。
对个人出国留学并加入美国籍无可厚非,但对国家对民族来讲是巨大的损失,这个损失难以拿数字金钱来衡量。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便是我们爱国主义教育缺失的问题,无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都缺失。
祖国是根,祖国是魂,祖国是生你养你的地方。从小教育学生,心中有祖国,将来长大了要建设祖国,报效祖国。爱国主义教育要从每个学校抓起,从每个老师抓起,每节课抓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由表及里、由远及近。筑牢祖国、民族思想感情,将来报效祖国、建设祖国。
提高质量的根本是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加强课程教材建设
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素质教育的实施,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通过执行课程教材而实现的。课程教材体现了国家历史,就是国家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
为了加强教材的建设,发挥育人功能,中央决定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国家教委会决定,语文、历史、道德法制三个教材,由国家统编统审统用,不允许地方编。全国统一编,由国家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因为这三科的意识形态最强,育人功能最大。特别是国家教委会决定要学好语文,强化母语。
教育是天,语文是地。语文是母语,是第一工具课,是第一大课。今后高考将主要考语文。从今年开始,高考的语文增加考试时间,过去两个小时,今年改为两个半小时。增加题量,增加卷面的汉字,增加难度,增加古诗词,增加课外阅读。
通过语文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新的语文教材三大改革:第一,小学一年级,过去是先拼音再识字,现在改为先识字再拼音,识字拼音调序;第二,增加古诗词。老教材一年级到六年级古诗词69篇,新教材增加到128篇,增加87%,初中古诗词增加51%,高中古诗词涵盖了由先秦到清末各个朝代,由诵读改为背诵,由14篇改为72篇。语文第三个改革,强化阅读,语文是基础教育的基础,阅读是语文的基础。
提高质量的保证是师资队伍建设
第一,要建立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第二,老师要锤炼品格、刻苦学习、改革创新、扎根科堂。第三,老师要用爱心、知识、智慧来影响学生,要肩负起育人育己的双重责任。
育人是教育学生,育己是提高自己。老师对学生要有爱心,教师是道德的灵魂,教师要教在今天想到明年。浙江一实验小学陈校长讲的一句话很好——教孩子六年,想孩子十六年,看孩子六十年。我们小学是六年,教孩子六年;想孩子十六年,一直想到大学毕业;看孩子六十年,一直到退休。这是我们教育的真谛,教育价值所在。
校园无小事,事事育人。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老师具有六力:实力、能力、活力、潜力,魅力、创造力。
老师要备好课,上好课,提高课堂教育质量。 什么叫好课?课无定则,好课是“三有三声”:三有是学生听起来有兴趣,听完了有收获,回去后有思想,有趣、有德、有思。三声,课上有笑声,课后有掌声,回去以后有回声。
老师如何上好课,第一点,要认真的备课。阅读教材、学习教材、把握教材,这堂课的重点是什么、主题是什么、难点是什么、学生可能有哪些问题。老师要源于教材,高于教材,不要照本宣科,看一句讲一句。
老师要脱稿讲课,不要拿教案去讲课。要都在脑子里,变成自己的东西,吸收、理解、升华,再用自己的语言声情并茂的讲给学生,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第二点,老师在课堂中要导不要演,当导演不要当演员,变讲台为舞台。老师要将个人独唱音乐会改为师生合唱音乐会,学生要参与教学。把一部分课堂教育实践甚至大部分课堂教育实践交给学生,让学生参加讨论、提出问题,老师负责画龙点睛和总结。
第三点,要启发性教学。中央文件指出,老师要采取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讨论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激发学生好奇心,营造一个勇于探索的学习环境。
英国著名教育家威廉亚瑟讲,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较好的教师是讲解,优秀的教师是示范,伟大的教师是启发。那么如何做到启发性教学?那就是要做好顶层设计。如何做到顶层设计?老师要提好问题,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有争议的问题,有助于学生今后发展的问题。提什么样的问题反应了老师什么样的水平。
第四点,面向全体学生。全班学生都能注意听讲,对这节课都感兴趣,都有收获,都有提高。做到这点很难。如何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王文湛司长建议老师要准备两类问题,第一类问题是启发性,面向好学生。第二类问题要点名不举手的中差生,提问一下最简单的、基本的内容。在老师启发引导下他能够调动他的积极性,增强他的信心,让他体会充分的喜悦,拉近师生距离,逐步他就努力上来了。
第五点,苦练基本功,注意教容教材。第一个是板书,王文湛司长不赞成课件代替板书,因为一些重点、难点老师在黑板上再写一遍,学生会加深印象。老师漂亮的板书,使学生得到艺术享受。第二是课堂语言,语言是师生交流的主要工具,精彩的课堂语言极具凝聚力。精彩的课堂语言应该是幽默富有情趣,深度而富有形象,使学生在欢乐中学得知识,在学习中感悟知识。
老师始终要用饱满的,朝气蓬勃且积极向上的生气走进校园,展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以鼓舞,以影响,以潜移默化的熏陶。老师要始终保持微笑,微笑是最好的教育方法,微笑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微笑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老师要把微笑的花环戴在每个学生的身上。
第六点,留好家庭作业,家庭作业不要抄书本,不要重复。要在“精”字上下工夫,要留有助于学生今后发展的作业。
提高质量、办出特色是民办教育的生命线
首先是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我国的教育是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部分组成,缺一不可。
2020年全国各类学校是53.7万所,其中民办学校超19万所,占37%。2020年,各类学校在校生2.89亿,民办学校在校生5600万,占比19%。
社会教育对构建学习型社会,建立教育体系起了重要作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社会力量办教育,党的十六大报告是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十七大改为鼓励和引导,十八大是鼓励引导把“和”去掉了,十九大是支持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中国教育改革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一共二十二章七十条,其中第四十二条、四十三条、四十四条,讲的是民办教育。
第四十三条,民办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新的增长点,这是教育创新的一支重要力量。办好民办教育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鼓励民办学校创新体制、机制、运营模式,提高质量,办出特色,把好一批高水平的民办教育。
四十三条讲了三层意思:第一,民办教育的重要性;第二,办好民办教育是政府责任;第三,民办学校要创新体制、机制、运营模式,提高质量、办出特色。
提高质量、办出特色,是民办教育的生命线。各级各类民办教育都要在这八个字上狠下功夫,校外培训机构也不例外。
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解决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问题
减轻负担,解决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问题,是当前教育的重点工作。
首先要搞清楚负担重的原因是什么?是不是我们的教材太难?并不是。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曾经组织过三个专家组,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分别对世界上十个主要国家的教材难度进行了对比调查,教材最难的,第一是俄罗斯,第二是美国,第三是德国,第四是澳大利亚,第五是中国,第六是新加坡,第七是韩国,第八是日本,第九是法国,第十是英国。
负担重主要四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老师教难了,拓宽拔高。
第二个原因,学习时间太长。教育部规定小学、中学每周上课33节,外国中学生每周上课23节,我们多10节课。教育部规定小学一年级到高三毕业一共上课13722节课,外国小学生到高三毕业上课5800节课,我们比别人多一倍还多。教育部规定小学每年寒暑假12周,中学寒暑假11周,寒暑假两个半月,而外国中学生寒暑假四个半月,比我们多两个月的假期。
第三个原因,大量的作业,做不完的作业。我们作业很多抄书本的,很多重复的,还有不少作业是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的,为了考学生编造出来的。
第四个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那就是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问题。
为了减负,教育部做了减负的十条规定。然而,学校的负担减了,家长便把孩子送到校外去,各种培训班、补习班、兴趣班比比皆是。
据中国教育协会统计,2016年,全国校外培训机构22万所,比小学还多6万所左右。全国校外培训机构老师800万,全国小学老师570万,比小学老师多230万。全国有1.7亿中小学生参加校外培训,占中小学生总数的73%,100个中小学学生就有73个参加校外培训。每年的培训费8000亿,平均每个学生5400元。而且还以12%的增速在增加。
学科类培训最多的是数学,占38%,第二个语文,占29%,第三是英语,占23%。特别是奥数遍地开花,少数孩子对数学有天才有兴趣的,参加奥数是可以的。没有必要全国四五千万中小学生参加奥数。这样的培训基本上超纲、提前授课、强化意识。增加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增加了学生的负担,社会影响很大。
根据中央的意见,2018年1月22号,教育部、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工商总局联合发文,关于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整顿的通知,治理六类:第一类,有安全隐患的立即关闭;第二类,证照不全的、不合格的取缔,合格的补办;第三类,搞学科教学的,要到教育部门登记审批,开哪一个学科,讲什么内容,招多少学生,什么时候上课,经教育部门批准向社会公示才能上课;第四类,严禁发等级证书,严禁搞比赛;第五类,严查中小学课上不讲课外补的问题;第六类,严查中小学招生与培训挂钩的问题。
这些意见,由1月份查到7月份,半年了,步履维艰。因为什么叫提前,什么叫超纲,没有一个界限。这件事引起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视,2018年7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专门听取了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整顿报告。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国务院再发文,2018年8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关于促进校外培训机构健康有序发展的若干意见。
若干意见明确对校外培训机构要分类管理。鼓励办那些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的,有创新机制、实践能力的,为国家教育中心工作服务的,这样的培训机构要鼓励。要限制学科培训,并且严禁超纲授课,强化意识,严禁招生与培训挂钩的问题。
这是已经发的两个文件,准备要发第三个文件。
今年5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深化改革委员会的第十九次会议,讨论了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务培训负担的问题。根据这次讨论的精神,相关的文件将有可能于近期发布。
今后校外培训机构怎么办?
我想送给大家十六个字:调整方向、增强信心、开拓进取、继续办好。
现在校外培训机构面对三重困难。一是疫情还没有完全结束;二是国家要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治理整顿;三是中央要求学校要把课外课后服务承载起来。
教育部已经发文,要求从新学年开始,学校课外课后服务要全覆盖,这将让校外培训机构的发展空间缩小。
会不会一刀切的关闭校外培训机构呢?首先要科学的、正确的理解中央的方针政策。中央对民办教育的政策,既要考虑国家整体,考虑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要考虑对几十万个培训机构负责,对上千万的校外培训机构的从业人员负责。不能一棍子打死,一关了之。要对几十万机构、上千万人员负责。
另外,从中央的几个文件可以看出,四部委讲的是“治理”,国务院办公厅文件讲的是“健康有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5月21日主持的第十九次中央深化改革委员会上审议通过的是“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7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放开三胎的政策,里面提出的是“整顿校外培训机构”。
都没有提出要关闭校外培训机构。那今后要怎么办呢?
要调整办学方向,由过去的面向中考、高考,主要是学科培训,调整为“三个服务”,为国家教育中心工作服务、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为家长服务。
这“三个服务”里面就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一,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教育项目,比如研学旅行、社会实践、书法、古诗词、阅读、小记者、小演说家等等。
第二,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类教育培训。比如编程、人工智能、全脑开发等等。
第三,小制作、小发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进行科学素养培训。
第四,开展文体教育,体育美育等。
第五,开展职业教育方面的培训,特别是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国家鼓励办职业教育培训班,提高农民的素质。
第六,老师、校长培训。
这些都说明了,我们的路子还很宽,还有很多可以做。但是,不能做学科类培训了,市场上的机构数量肯定就会减少,这将促使一部分培训机构要么选择转行,要么选择关闭,也必然会有选择坚持的。
校外培训机构要增强信心,信心比什么都重要,尤其困难的时候,信心比黄金还重要,同时要开拓进取,要想新的办法、新的路子,提高质量,办出特色。
校外培训机构难言一刀切,因为校外培训机构对于丰富学生课外生活,满足家长和学生多方面的需求,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扩大学生知识面,促进学生选择性学习发挥了积极作用。只要中考、高考存在,校外培训机构就不可缺少。
另外,校外培训机构可以开展针对差生的培训,不是超纲、提前学。
注:本文为校长邦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校长邦授权,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教育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