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盘场景】
1.上海某教培机构,专注小、初培训;两家校区,包涵一家新开校;机构以小班课课堂形式为主,包含有少量VIP产品。
2.主校区教学团队可达三十人,但其教师的流动性极大,教师之间的教学质量有相当差距,教师整体的成长偏慢。
3.教研会不定时,一定程度约等于“零”,各科教学成员间没有固定的交流活动,学科内教研多体现为习题分享。
校区负责人李老师非常希望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提升起校区的教研制度,并形成行之有效的标准,但考虑到今年校区的整体发展计划与现状,李老师不禁皱起了眉头。
【沙盘解读】
一如编者担任某教育高中班英语教师的亲身所经历,现阶段不少中小教培机构的教研,始终还停留在“一盘散沙”的状态,而其大肆鼓吹的标准化教研能力更一如镜花水月。
力所能及的教研会不定时不定性,全部的教研动作仅仅依靠一线教师自己备课过程中对习题与知识点的梳理,与自我理解,可谓是精准还原了“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场景。
的确,标准化教研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尤其是当下中小机构,标准化教研的发展主流也更倾向于弱化,或转嫁教研成本。
认真反思教育的本质、反思教培机构相对于公校教学的灵活性优势,中小教培机构仍旧必须明确,可复制的教研在任何阶段都是“生命线”。即便机构的经营模式成熟、招生能力强,一旦因教研问题直接影响到机构教学质量,导致后台竞争力丧失,机构也就很难发展了。这也要求教培机构,无论规模大小,教学的底层逻辑都必然应当是高度匹配机构学员特点的标准化教研机制。
对中小机构标而言,准化教研的思路切不可盲目模仿赛道头部的“金元模式”。以“优秀教师”为核心的教研标准化快速落地模式才更加的合理、有效、高效。
【观点提炼】
以“优秀教师”为核心的教研标准化快速落地模式,是基于机构教学团队对“好老师好习惯”的模仿,结合实际教学状况,生成标准教研的具体方案。
该模式的核心内容有三点:
01
工作痕迹抽象化
指机构以每个月为时间节点,主动记录优秀教师每一天的相关教学储备活动。通过对其记录周期内,教学活动普遍流程的抽象化提炼,初步确定机构教研活动的维度与框架,生成一个又一个教研步骤。
以体验课教研为例,机构就可以以擅长体验课的教师为参照物,重点记录其教研体验课的思路,包括如何自我介绍、如何介绍机构、如何介绍课程、如何选择教学内容、如何设计引入环节、如何组合教学法、如何给学生树立信心、如何向学生提问题、如何设计出门考核,、课后有如何记住每一位学生的姓名等等。
而后,将这些碎片进行串联后,初步的体验课标准化教研流程也就初步形成了。至于其他专项中的教研活动,伴随着对优秀教师工作习惯的不断记录、提炼,最终机构也将完成基础的标准活动设计。
02
迭代思维
完成工作痕迹提炼后,初级版本的标准化流程体系还必须放在持续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做修改、做事适应。
机构教研标准化系统无论如何都必须要留存至少三个版本:
(一)1.0版本:将授课能力较强的成熟教师组织起,赋予其充分的时间,针对记录优秀教师教研活动所得的初级版本展开研讨,产出标准化教研活动的第一个修订版本。
继而由机构的学科带头人牵头,再对该修订版本进行研讨,提出修改意见。至此,1.0版本的标准化教研方案就可以初步应用到教师教研工作。
(二)2.0版本:1.0版本到2.0版本的进化方向主要来自一线教师实际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反馈,针对问题进行教研工作的调整,2.0版本也将更加适合实际教学。
(三)3.0版本:2.0到3.0版本的发展必须经由专业教研人员的参考和反馈,再落实到应用场景,检验、完善细节。
03
闭环思维
闭环思维要求,机构必需具备将教研方案放置在校区教学管理系统中落实的意识。高效的标准化教研可以使得机构的教学服务更有质量,同时让校区的教学团队获得更高的经济产能。
标准化教研的系统,假如仅仅是摆设,则产生不了任何的实际价值。其能够高效运作的前提,还需要闭环的运营方式,让标准化教研的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管控和激励,确保方案在漫长的教育教学周期中让产生价值。
教育界网